<noscript id="lbena"></noscript>
    <li id="lbena"><video id="lbena"></video></li>
  • <sup id="lbena"></sup>

        <ins id="lbena"><video id="lbena"><var id="lbena"></var></video></ins>

      1. <code id="lbena"></code>
        首頁 >> 爨文化 >>爨文化 >> 陸良漢民“祖籍南京”說
        住好房
        更多
        健康.親子
        更多
        详细内容

        陸良漢民“祖籍南京”說

        时间:2017-02-15     作者:平建友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中國商港爨網雜志   阅读

        cbwj.jpg


        1676974956166020.jpg


        tlgg.gif


        rs.jpg

        媒體整合: 陸良其樂融融廣告有限公司

        廣告招租:138 8746 6711    135 1878 0782

        法律顧問:保會陽律師    云南法聞律師事務所

        免費咨詢:15108699922

         

        陸良漢民“祖籍南京”說

        平建友

             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,陸良全縣總人口448819人,其中漢族442188人,占全縣總人口的98.5%;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,陸良漢族57萬,占全縣總人口的98.4%。陸良漢民的“根”在哪里?在南京,但是,陸良漢民并非都是來自南京。

        一、陸良漢民“祖籍南京”說

              陸良漢民說先祖來自南京,這不僅是傳說,而且見于家譜、碑刻、史籍和詩文。

        1、傳說:多少年來,陸良漢民祖孫相傳,幾乎異口同聲說:“祖籍南京柳樹灣、高石坎”。

        2、家譜:1962年,我考取云南大學歷史系,很在意陸良漢民的家譜,都提到南京。1968年,我在整理平氏家譜時聽三伯父平福星說:“我平氏來自南京柳樹灣、高石坎”。我帶著這一問題追尋了半輩子,最終把此說寫進了1996年9月19日寫的《平氏家族源流敘》。在我收集的陸良漢民家譜中,馬街楊氏2003年修《楊氏族譜》說:“祖上口傳,楊氏遠祖始于江蘇南京” 。

        3、碑刻:今大莫古鎮波漠村王氏祠堂碑云:“一世祖武德將軍王殷壽原住南京吊撥柳樹灣……后移住陸良縣城西門街”。碑刻連刻王氏1—14世,其中有見于邑乘者。但是碑名和立碑時間全無,令人不解。吊,《中華大字典·弓》:“吊,至也!

        4、史籍:1991年《陸良縣志》附陸良地名刊于《云南地名集刊》上的《陸良人祖籍南京柳樹灣、高石坎“初探”》:“我們的祖先以來自皇帝住的京城為榮,于是統一說法,均稱南京柳樹灣”。邑人俞智英1998年印刷的《陸良地理志》有《關于高石坎、柳樹灣的確切位置的初步調查——對“祖籍柳樹灣”說法分析探討》:“我們的祖先是從南京高石坎、柳樹灣遷移來的!弊局蛾懥硷L物志》概覽附《陸良漢民的“根”在哪里?》:“祖籍南京柳樹灣、高石坎!

        5、詩文:邑人肖鵬《其間集》有1986.10.3于南京作《沁園春·訪南京柳樹灣》,上闕曰:“千里河山,一江燈市,無限情衷。溯大明洪武,運城遺址,柳營貔帳,戰場先鋒。命令一下,大軍三十萬,漫天干弋進烏蒙。從此起,設南疆衛所,傳代傳宗!薄对颇衔氖凡┯[》有《明代的屯田制度》:“在軍屯云南的”移民中,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南京的軍民及其親眷家屬,有的甚至還來自駐扎在南京高石坎、柳樹灣的御林軍(一說高石坎、柳樹灣為江岸碼頭,明軍在此登船遠征)。

            新中國建立后第一輪修志,云南各縣志辦幾乎都遇到陸良漢民所說的“祖上來自南京”的問題,其中有彌勒、通海史志辦還有專人到南京調查、咨詢,《南京史志》作了公開答復。筆者在《陸良風物志》所附《陸良漢民的“根”在哪里?》一文中對此作了歸納說:南京柳樹灣“此一地名在南京地圖上早已不復存在,據考證,柳樹灣在明故宮東南、太醫院上方、東城兵馬司下方,即今南京藍旗街南端,光華街偏東一帶,也就是說,陸良漢民長期以來要尋的”根“就在古城南京!

        二、明太祖命傅、藍、沐三將軍征討云南

           云南漢族住戶有一個普遍流行傳說,都說他們的先輩是明朝洪武年間從南京搬來的,這個說法有一定歷史依據。元末,農民起義風起云涌。安徽鳳陽人朱元障隨郭子興在濠州起義,郭死后代為領袖,邊抗元邊并其它義軍。他在剿滅陳友諒、張士誠等人后于1368年攻克元大都(今北京)后,在集慶(應天府、今南京)稱帝建立大明王朝,年號洪武。明太祖在南京設五軍都督府和六部,管理天下軍政。明朝建立后,只有云南仍在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控制,大理段氏、麓川(今德宏)思倫發及烏蒙(今威寧)、烏撒(今昭通)、東川、芒部(今鎮雄)等白、彝、傣地區農奴主和奴隸主據地自雄。鑒于云南險遠又是多民族地區,明太祖采取“先撫后兵”的方針,先后七次派使者招撫,然而使者不是無功而返就是被殺。洪武十四年(公元1381年)8月,明太祖諭廷臣曰:“云南自昔為西南夷,自漢置吏,臣屬中國,今元之遺孽把匝剌瓦爾密等自恃險遠,桀驁不;,遣使招諭輒為所害,負罪隱匿,在所必討”。這年9月,他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,永昌侯藍玉為左副將軍,西平侯沐英為右副將軍率30萬大軍征討云南,由辰沅入貴州、克普定、下普安,12月在曲靖白石江擊敗梁王元兵10萬,活捉云南行省丞相達里麻后挺進昆明,梁王自殺于晉寧。接著分兵南征臨安(今建水),西討威楚(今楚雄)、大理、定麗江、下金齒(今德宏)和車里(今西雙版納),明軍僅以100天時間,最終結束梁王在云南128年的統治,完成了祖國統一大業。

        三、來自南京為代表的云南漢民稱“祖籍南京”

              明代是歷史上向云南移民最多的朝代,特別是洪武年間是極盛時期!昂槲涫迥辏ü1387年)二月平云南,置都指揮使司,置云南布政使司”(見《明吏·地理志》)。同年二月諭傅友德班師,“留江西、浙江、湖南、河南四都司兵”隨沐英鎮守云南(見《太祖洪武實錄》卷143)。沐英以都司和布政司管理云南軍政,在洪武十九年大興軍屯,三分守城,七分耕種。洪武二十年(公元1387年)九月調“湖廣都司45000人于云南聽征”,同時“市牛2萬往彼屯種”(見上書卷186)。同年“八月調四川都司25000人到云南屯種”(同上書),洪武二十年置云南中衛,“調長沙衛將士來屯種”(見上書卷227),洪武二十和二十一年,先后由長興侯耿炳文調陜西土軍33000人和西安衛兵33000人屯戍云南(均上書卷186),至此,除初征云南后留下鎮滇的江西、浙江、湖南、河南四都司兵外又增西北和四川都司10萬余眾來滇屯種。洪武初,云南都司領15衛2個守御千戶所,明中期增至20衛16千戶所。明制,每衛5600人,每所1200人,每百戶120人,還規定衛軍將士必帶妻兒。萬歷《云南通志》:載全省共有馬步騎軍27838人,屯軍34591人,舍丁18386人,軍余254611人,共計335426人。沐英除大興軍屯外還興民屯和商屯!睹魇贰な池浿尽ぬ镏啤罚骸耙泼窬蛯掄l,或募或罪徙者為民屯”。商屯是民屯中之一種,同書說:“明初募鹽商于各邊開中,謂之商屯!薄睹魇贰な池浿尽罚骸巴吞镏,曰軍屯、曰民屯、曰商屯。其制:移民就寬鄉,或招募或罪徙者為民屯,有領之有司,而軍屯則領之衛所!薄缎伦朐颇贤ㄖ尽まr業考》:“屯田……或用士兵,或募人民使作屯耕田地,故曰軍屯民屯。軍屯由衛所領之,民屯由州縣領之!痹颇鲜敲鞔喪闹匾貐^,“凡天下衛所逃軍即獲者(見《明實錄》卷148)”和“凡到京比試軍士射不中者”(同上書187)均遣戍云南。洪武年間抑制豪強,“徒江南大姓實滇”(見謝彬《云南游記》)諸葛元聲《滇史》卷10說:“洪武十七年(公元1384年)……初移中土大姓以實云南……故巨族富民一有過實即按法遣云南……!薄睹鲗嶄洝肪186:“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(沐)英還鎮,奏請移山東、山西、江西富民60余以實滇……次年又奏請移湖廣、江南居民80萬以實滇……帝均允之”!兜岽狻ぴ颇鲜朗厍瓕幫蹉逵鞲胶笏檬侣浴罚骸坝⑦鎮,攜江南江西人民250余萬入滇,給予籽種、資金,區劃地畝,分布臨安、曲靖……各郡縣……(沐)春鎮滇七年……再移南京人民30余萬……”,因為遣戍,故“充軍云南”成了口頭話。此外,流寓的工商業者、宦游的官員、礦冶、職田、勛莊等又招來大批外地漢民。有資料說,洪武二十六年到萬歷6年的185年中,云南人口增加幾乎五倍,(從259000增到1470萬多,凈增120萬,《昆明歷史資料匯輯》草稿)明代部分說:有明一代遷入云南的人口“先后不下三四百萬”。省外漢族移住云南,天啟《滇志·輿地總論》:“國朝置云南布政司。官軍從大將軍南下,及五方之人,或以戍或以徙或僑寓不歸是曰漢人,并生夷地,是曰夷人!边@就是說,南遷入滇者,大多是漢人,有少數融入夷人中,今云南少數民族中也多盛傳他們是洪武年間從南京柳樹灣、高石坎遷來?傊,云南人“祖籍南京”有深刻的歷史背景,換言之,陸良漢民盛傳“祖籍南京”柳樹灣、高石坎在云南不是個別現象,而是具有普遍性。前面說及彌勒、通海漢民稱祖籍南京!都易V編修指南》第230頁說:宣威浦氏本江蘇常熟人,洪武十三年(公元1380年)始祖文明“隨征南大將軍(西平侯,當是穎川侯)傅友德征戰滇黔有功,被授予武德將軍職,鎮守烏撒衛。洪武十八年,應宣威土司祿哲之約來宣威,之后定居于普家山!

        四、陸良漢民“祖籍南京”源自明初在陸涼置州設衛

              洪武二十三年(公元1390年),沐英在陸涼置州設衛,轄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中五千戶所,全衛5600人,外加妻兒,以每戶3人算,全衛1.8萬人。再加商屯、民屯、流寓、謫徙,于是圍繞衛和州形成一批新的居民點,志書載有衛、所、百戶、堡、營、旗、哨;城、街、村、寨、屯等。按陸涼置州設衛,綜合道光《陸涼州志·秩官總目》和民國《陸良縣志稿·武備》營制,明載,“指揮14員,衛鎮撫司4員、正千戶5員、副千戶20員、署副千戶1員、所鎮撫司1員、實授百戶30員、遇例實授百戶2員、試百戶46員、冠帶總旗5員、監司駐鎮守備錄焉!蓖瑫d明代勛秩:竇崇正(江南人)、徐得先(江都人)、張福(安徽人)、劉昂(宿遷人)。指揮同知4員邵延齡(靈壁人)、牛毓麟(山東人)、朱朝顯(河南人)、朱懷德(合肥人)。指揮僉事7員:郭九疇(直隸人)、俞嘉言(合肥人)、王國正(永平府人)、孫一新(宿州人)、彭遐祚(海州人)、錢紹升(海州人)、伏國興(南直隸人)。納級指揮2員:方可愛(盧州人)、孟捷(烏江人)。他們的先祖均是隨朱元障混一宇內,平云南后留守陸涼(今陸良縣)的任官。民國《陸良縣志稿·武功》有方用,“江南全椒人,從太祖起兵,由總旗累官至指揮使”,子瑾,瑾子明、明子璽,璽子略、略子谷俱官陸涼衛指揮使。同書《人物志》有滕聚,江南人,建文三年(公元1401年)襲本衛指揮使。原陸涼衛城(今舊城)即方、滕二人所筑,今陸良方、滕二姓即其后。在陸涼衛的指揮使中,俞嘉言和邵延齡有族譜傳載,就俞氏,按1992年所修《俞氏族譜》:俞氏祖籍安徽合肥,始祖俞貴于元末在巢湖練水軍,歸附太祖,征戰各地。大軍平云南后留守陸涼衛,官指揮使、誥授武德將軍,已傳25代。十世祖俞嘉言于明崇禎時襲職,后世多文人,俱見民國《陸良縣志稿·人物傳》。就邵氏,2005年《陸良縣志·歷史人物選輯》:“邵延齡祖籍安徽鳳陽靈璧縣,他的一世祖邵成,隨明太祖朱元障起義,授職左元帥府同知武德將軍,子孫世襲正千戶,后又隨西平侯沐英平定云南,留陸涼衛鎮守,遂定居陸涼,自他的四世祖邵鑒因屢立戰功升任陸涼衛指揮使以后,與明王朝相始終,邵氏世代均為陸涼衛世襲指揮使。邵延齡是陸涼衛邵氏連續承襲世襲世職至第八代的指揮使!ㄊ牵┚让穸嵘×x的忠烈名宦”。按謫戍,《昆陽州志·人物》有“平顯,字仲微,杭州人,洪武中……為廣西滕令……尋謫戍滇南。博學能文,西平侯沐英請于朝,除伍籍,僑居昆陽為熟師,學者多從其游,遂家焉。著有《松雨軒集》,今其子孫居昆陽者,繁衍為巨族!贝骶紝O《昆明縣志》所載同。陸良小北山和邵莊子平氏祖孫相傳,祖上做過指揮使,據考證當即平安!睹魇贰な⒂沟葌鳌罚骸捌桨,滁人(今安徽滁縣),小字保兒,父定,從太祖起兵……從常遇春下元都戰沒。安初為太祖養子,……驍勇善戰……襲父職,遷密云指揮使……(燕)王即帝位……以安為北平都指揮使”。因建文元年間抗燕王有功,遭永樂帝嫉恨“自殺”,其子在永樂七年(公元1409年)謫戍云南。平顯、平安之子在明初謫居云南,至今已傳20余代,云南平氏當為二人后,子孫諱言謫戍,故曰:來自南京柳樹灣、高石坎!蛾懥伎h地名志》載有不少地名尤其是姓氏地名來自明初置州設衛之時。

        五、有關漢民“祖籍南京”的兩個問題

               有明一代向云南移民,尤其是洪武年間盛極一時,不僅有來滇的將士,謫戍的官員富戶,充軍的士卒,還有來滇的工商業者、礦冶勛莊、職田招來的外地人等,數額巨大。明代洪武年來滇漢民子孫稱先祖來自南京,據文獻、家譜和方言研究,來自江南、來自南京是事實。但其籍貫遍布江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南、福建、兩廣、陜西、山西、山東、四川、貴州、北平及南京地區等地。

              云南是人類發源地之一,史稱土人為“夷”、“蠻”。遠在戰國時期,華夏人中的楚莊蹻率2萬士卒入滇,“變服從其俗以長之”(見《史記·西南夷列傳》)漢晉時期,以爨氏為代表的北方漢民與戰國時川地僰人經南北朝的夷化,史稱“爨蠻”(見《蠻書》和《新唐書·兩爨傳》)蒙元以武力征服云南,實行過移民。朱元璋一統天下,洪武時期達到高潮。明王朝三征麓川,多次調兵來云南。萬歷、嘉靖不斷。明末清初,以李定國為首的“四將軍”率大西軍六萬將士聯明抗清、轉戰湖南、廣西和西南地區,擁永歷帝入滇,帶來大批漢民。民國時,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,云南人口成倍增長,抗戰前云南人口1200萬,抗戰暴發驟增100多萬。其中昆明增的最多,(見《云南抗日戰爭史》第239頁)。就陸良,1991年《陸良縣志·人口》載:民國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為13626人,民國三十年(1941年)為156782人,比民國二十七年增20576人。建國后,解放大軍和南下干部又給云南人口帶來新的成分,因此,不是云南所有漢民都來自南京。


        最新评论
       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
        电话直呼
        在线客服
        在线留言
        发送邮件
        企业位置
        联系我们:
        13887466711
        13518780782
        客戶經理
      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        還可輸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        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
        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