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noscript id="lbena"></noscript>
    <li id="lbena"><video id="lbena"></video></li>
  • <sup id="lbena"></sup>

        <ins id="lbena"><video id="lbena"><var id="lbena"></var></video></ins>

      1. <code id="lbena"></code>
        首頁 >> 要聞 >>英才 >>爨鄉驕子.陸良人才名錄 >> 東陸大學才子俞榮宣
        健康.親子
        更多
        详细内容

        東陸大學才子俞榮宣

        时间:2017-02-11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《爨鄉驕子》陸良人才名錄--中國爨網   阅读

        cbwj.jpg


        1676974956166020.jpg


        tlgg.gif


        rs.jpg

        媒體整合: 陸良其樂融融廣告有限公司

        廣告招租:138 8746 6711    135 1878 0782

        法律顧問:保會陽律師    云南法聞律師事務所

        免費咨詢:15108699922

         

        東陸大學才子俞榮宣

             父親俞榮宣(1901~1960),字崇哲,生于云南省陸良縣一書香之家。自幼好學,為人正直,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云南省最高學府東陸大學(后改為云南大學)政治經濟系第一班。入學后深受名師袁丕右(清末狀元袁嘉谷之子)器重,畢業名列榜首(學校勒畢業榜石碑立于校園)。
            因品學兼優,畢業后經學校推薦、云南省督軍唐繼堯批準,公費選派華北諸省游學考察,至山西太原逢我們的三祖父俞國琛(清末舉人,定居太原之文士學者)留其暫住,談文論史,并受山西并州大學聘教文史年余。返滇后1930年,經時任云南省主席龍云秘書長袁丕右向龍云引薦,在省政府秘書處任科員、科長,抗日戰爭中期任省人事室主任?箲饎倮跋檎疹櫦彝嶋H困難,更為將晚年余熱獻身故鄉、興辦教育,培育國家復興后的建設人才而辭官返鄉。
            在云南省政府工作期間,勤勤懇懇、盡職盡責、廉潔奉公,在掌管全省人事權期間,其家庭經濟十分困難,子女失學失業,但父親從未利用職權為家庭及子女謀過私利。反之,他最為關注的是子女的思想、道德及文化修養,除親自輔導子女學習文化之外,還常對他們講述岳飛、文天祥、鄭成功以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等等民族英雄的故事,并用中國古典詩文教我們愛國(如讀《滿江紅》)、教我們堅定意志(如讀《愚公移山》)、教我們為人(如讀《陋室銘》)、教我們觀察事物(如讀《塞翁失馬》),使我們身心得以健康成長。父親在繁重的工作中、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下,還擠出時間接受昆明市女子一中特聘講授文史課,通過講課使學生了解祖國數千年文化歷史、科學創造、民族氣節等,樹立愛國主義思想、堅定抗戰必勝信念。也從講課津貼中彌補家庭經濟困難之萬一。父親的教學藝術、愛國熱情深令學生敬佩。
        1938年,抗日戰爭爆發的第二年,祖父在家鄉病逝,父親及時回鄉奔喪,喪后接受弟弟意見,弟兄三人分家。在眾多親友參與公證的分家會上,父親首先表態不能讓子孫依賴祖業生活而不思進取,要發揚俞氏家族世代相傳之“自強不息、勤懇創業”的家訓。只要了祖房數間、水旱田地各一畝,其余家產田地、莊稼租佃等均分給兩個弟弟。七口之家從此全靠工資、兼課收入,以及自耕兩畝水旱田地來維持。在那連續不斷的戰爭年代里,貨幣貶值、物價上漲、生活清貧可想而知,雖曾多年為官,卻從未為家庭子女謀過私利,沒有分文片瓦的積蓄,從來布衣長衫兩袖清風。曾有一位親戚當面指責:“你是個好人,但好到無用的地步了,要是我有你的學位、職位,那可以在云南紅過半個天來”。而他只是搖頭而笑,不與其爭論。但其他眾多親友則稱贊道:“你是個好人,兩袖清風度一生、一身正氣留子孫”。以言傳身教育人,淡泊名利律己是父親為人之根本,為官愿貧乃為廉。
           在返鄉辦學期間,開始任縣教育局長,為加強縣立中學師資力量,在一九四六年底至一九四七年初,通過思想進步、在昆明女中任教親戚楊守篤,聘請了有教學能力的進步青年高天鵬、陳靜、戴德昌等六七人到陸中任教,楊守篤也到陸中任訓導主任,教學質量迅速提高。校園內革命歌聲不斷,學生自治會組成、民主講臺、壁報等等出現,民主空氣日趨濃厚,進步與反動的斗爭也日趨激烈,陸中進步師生在楊守篤等的帶領下,先后上龍海山打游擊。父親也因不愿與地方權貴和反動勢力合流而遭受排擠,由縣教育局長而縣中校長、再而縣中文史教員。盡管如此,他還是全心全意投入授課,足見其淡薄名利、志在育人,每逢他講課時,慕名聽課者來自四面八方,擠滿教室內外,為滿足聽者,還在室外裝了喇叭,可見知音之眾,也說明父親的學識和教學方式能動人心弦、招來知音。他在這段時間里,進入教室就精神飽滿,全身心投入授課,而出了教室,在政治、經濟雙重重壓下則難免氣悶心煩,常嘆道:“我現在是‘山重水復疑無路’了”。
           然而,歷史總是在前進的。一九四九年底,盧漢宣布云南和平起義,陸良響應,父親積極參與。在歡迎解放大軍南下的迎軍活動中,他親自作書迎軍楹聯,受到解放大軍入滇,路經陸良的宋(任窮)陳(賡)首長贊賞。遺憾的是年代遠久,楹聯早已散失,內容也難以回憶。陸良縣建立縣人民政府,他自陸中教員受聘任縣人民政府第一任秘書,解放后的一切新生事物,使父親精神大為振奮,每逢縣里大集會,他都帶頭并指揮高唱革命歌曲,經常自背背包雨傘與縣直機關人員下鄉支農,與農民同吃、同住、同勞動,還受聘任縣直機關事業單位業余中學語文教師,白天工作,晚上教書,從不言累言苦,深受大眾愛戴。五十年代,到昆明進西南革命大學學習期間,見到在昆明工作的長子,興奮地說:“解放前,我消極的認為‘山重水復疑無路’了,但解放后的一切新事物使我眼前一亮,看到了‘柳暗花明又一村’,減租退壓、清匪反霸、土地改革等各項改革我都擁護,對我這個民主人士沖擊不大,可以接受,可惜的是我那上萬卷書籍被毀了,是無價之寶!”
        父親的晚年,在極左路線的“反右”、“大躍進”等等運動中遭受了不必要的沖擊處理,走完了坎坎坷坷的人生道路,死于大饑荒的年代。父親去世后,云南省博物館曾派員到陸良向文教部門詢訪“俞榮萱老先生”,知道他已與世長辭后嘆息道:“俞老先生是我省古典文學的名家,省博物館很需要他,太可惜了!”。
           八十年代,祖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,父親雖己早逝,但得到了政府的平反。如他在天之靈能夠得知、能夠看到今日的中國之復興,子孫后代安居樂業、各得其所,社會和諧共處、欣欣向榮,一定會含笑九泉!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俞承堯  俞淑儒  俞季儒  俞承武供稿  俞智英整理)


        最新评论
       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
        电话直呼
        在线客服
        在线留言
        发送邮件
        企业位置
        联系我们:
        13887466711
        13518780782
        客戶經理
      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        還可輸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        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
        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