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【文化傳承】阿田可的《韙書》时间:2023-08-22 08:10:24 唐朝時,馬龍區屬東爨納垢部,其酋長的后代阿田可,隱居于今馬龍區半個山(村),用三年時間,將所創造的1840 個彝文編撰成《韙書》。 △蝌蚪文與漢字比較 阿田可聰慧過人,他創造的彝文形似蝌蚪、鳥獸,有的也似古篆,也有人稱它為“蝌蚪文”。阿田可用彝文記錄和敘述事物、識天文、觀天象。在彝族人民中,只要得到阿田可傳授的人,就能為他人祈禱、占卜等。那些掌握彝文的人,被彝族人民尊稱為“畢摩”。阿的1840 個彝文及其《韙書》,不斷在彝族人民中傳播,但因為彝文僅為少數畢摩所掌握,廣大彝族人民很少有學習的機會,這就限制了彝文在彝族中的廣泛傳播和運用。 △蝌蚪文 古代傳說有倉頡造漢字,彝族有阿創彝文。阿田可獨創字書傳播于世,為彝族人民記錄和敘述事物,提供了文字符號,功不可沒。 2005年,阿田可的《韙書》入選曲靖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。 來源:《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