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【文化傳承】陸良洞經音樂时间:2023-07-23 09:03:05 陸良洞經音樂源遠流長,明代,洞經音樂隨大量漢民入滇,由江南傳入云南,并在一些地區傳播,清代咸豐年間傳入陸良。據考證,在陸良,首先傳習洞經音樂的是縣城南門外的盧州、盧江二人,后續又由盧士賢、盧鑫、李香亭、王培元、李時中、張晉三等人傳習洞經音樂。之后,學習洞經音樂的人越來越多,光緒末至民國年間,在馬街、三岔河和板橋等地先后組建樂團,傳習洞經音樂。1984 年后,由陸良縣文化局的工作人員搶救、挖掘、整理洞經音樂,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成立了“洞經音樂古樂團”,后改名為“爨地古樂團”,現已發展為頗具規模和演奏水平的洞經音樂團隊,經常參加各種文化活動的演出。樂團在縣內、曲靖、昆明等地演出,受到國內外游客的贊譽,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,隨著社會發展或將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。 △爨鄉洞經樂團 陸良洞經樂團共收集整理46 首曲譜,如《開經贊》《朝天子》《大洞》《普光》《一江風》《玄蘊咒》《謝經贊》《重陽》《朝天子》《小桃紅》《扮妝臺》《小鷓鴣》等。洞經音樂的詞牌典雅,樂器古色古香,按演奏者上下首座,器樂輪番演奏,洞經音樂藝術得到較好體現。演奏起來古樸幽雅,洞經音樂的演奏者多為有文化者,舊稱“黃經先生”,洞經音樂有十分典雅肅穆的禮儀,嚴肅虔誠,演奏時規范嚴格,樂聲幽雅,文明肅穆,起到了社會教化的作用,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。 △洞經樂團演奏的傳統古樂曲 2016年,陸良洞經音樂入選曲靖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。 來源:《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