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【漲知識】沾益洞經音樂了解一下!时间:2023-07-21 10:45:07 20世紀60年代前,沾益洞經音樂在播樂、盤江、西平和原屬沾益的小坡、珠街等鄉鎮十分盛行。沾益洞經音樂和其他地方的洞經音樂一樣,都是口傳心授式的傳承,這種方式很難理清傳承譜系的脈絡,加之它的表現形式群體化,少有師徒關系,多為社會流傳。洞經做會分大會和小會。小會只擺八把椅子,坐左側的稱上排,有首座大鼓、二座鈴繞、三座笛子、四座嗩吶,坐右側的稱下排,有副座木魚、二座云鑼、三座弦樂、四座鑼鈸,民間稱“八把交椅”。 △洞經音樂書籍 “沾益珠江源洞經音樂藝術團”即是沾益現從事該項目的民間注冊團隊,有固定團員36人、流動團員10人,常年開展活動。樂團收集整理了清光緒年間沾益盤江施家屯的洞經音樂工尺譜,有《爐煙蒲席》《太微紫徵》《天圖》《盤古開議》等洞經樂曲36首,《南晶宮》《山坡羊》《水龍吟》等曲牌樂曲13首,《豹子頭》《山來光子》《倒沖天》等鑼鼓經譜10個,沾益境內散落民間的洞經音樂工尺譜曲本十多個,沾益珠江源洞經音樂藝術團對上述部分工尺譜進行了翻譯,此外,對收集到的沒有曲譜的曲子記錄加工成簡譜,用于排練演出。 △珠江源洞經音樂藝術團 △洞經音樂表演 目前,藝術團收集整理的洞經音樂曲目有近百首。 2016年,沾益洞經音樂入選曲靖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。 來源:《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