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noscript id="lbena"></noscript>
    <li id="lbena"><video id="lbena"></video></li>
  • <sup id="lbena"></sup>

        <ins id="lbena"><video id="lbena"><var id="lbena"></var></video></ins>

      1. <code id="lbena"></code>
        首頁 >> 爨文化 >>文化 >> 【文化傳承】崔玉松丨馬龍的味道
        详细内容

        【文化傳承】崔玉松丨馬龍的味道

        时间:2023-07-17 12:06:45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中共馬龍區委宣傳部--爨網   阅读

        cbwj.jpg


        1676974956166020.jpg


        tlgg.gif


        rs.jpg

        媒體整合: 陸良其樂融融廣告有限公司

        廣告招租:138 8746 6711    135 1878 0782

        法律顧問:保會陽律師    云南法聞律師事務所

        免費咨詢:15108699922

          馬龍菜跟馬龍人的性格一樣,中庸、溫和,少了宣威菜的剛烈火爆、愛憎分明,少有淡菜,大多放油鹽,喜歡串葷。

          一個地方一種味道,這種味道一定與本地的特產有關。比如,馬龍盛產藠頭,馬龍小炒,就用藠頭、辣子作為配料,炒出具有馬龍特點的小炒肉。馬龍還有一種特產,就是馬龍蕎絲,于是,蕎絲、蕎片在馬龍人家里就成了餐桌?,炸蕎絲、蕎片,到處都會,一根蕎絲一杯小酒,越喝越有。不過,馬龍蕎絲還有一種做法,蕎絲用水泡(煮)軟后,用干椒、茴香炒,這種做法在其它地方,我還真的沒有吃過。

        馬龍小炒(鮮藠頭炒肉,本地藠頭辣子炒肉)

        家常小炒肉

        油炸三拼(蕎絲、洋芋、蔭干辣子)

          馬龍的菌子非常有名,雞樅、干巴菌尤甚。曲靖人都知道,“曲靖菌子看馬龍,馬龍菌子看馬鳴!瘪R鳴鄉的菌子滋養了很多以菌為生的人,他們自己撿,或向農民收購,再往外銷售。據說,馬鳴有的人家每年靠撿菌、賣菌,年銷售額高達二三十萬元。關于菌子的做法,馬龍跟其他地方略有不同。馬龍人精細認真,各種菌,按菌種分開,做法多樣。單青頭菌,就有很多種味道,可以用火燒、用青椒芹菜清炒,也可以油炸,還可以煮湯,馬龍青頭菌煮的湯跟別的地方也不一樣,他們會切一些洋芋絲跟青頭菌一起燴,菌香湯濃,泡上一大碗飯,包你吃得舔嘴抹舌。其他,雞蛋蒸雞油菌、酸菜煮見手青、火腿干椒炒干巴菌等等,也是馬龍獨有的做法。干巴菌不算馬龍獨有,但馬龍的干巴菌最香。干巴菌長相難瞧,汪曾祺老先生在《昆明的雨》一文里是這樣形容干巴菌的,他說,“乍一看那樣子,真叫人懷疑:這種東西也能吃?!顏色深褐帶綠,有點像一堆半干的牛糞或一個踩破的馬蜂窩!逼鋵,在馬龍,干巴菌的價格遠遠超過雞樅、松茸。馬龍人炒干巴菌,一般就用青椒切絲,再加上幾絲火腿,紅綠黑相間,一上桌,人人喜歡,大勺大勺往碗里舀。他們也會用干巴菌炒飯。不過,我覺得味道最好的,還是剛從山上撿回來的干巴菌,找一塊干凈新鮮的,撕一小塊放在嘴里,慢慢嚼,那種味道,香甜至心。當然,除了這些,刺青松茸、松露、雞樅湯、爆炒牛肝菌……也是道道獨特,碗碗飄香。與宣威人喜歡吃“花”不同,馬龍人喜歡的是吃“藥”。進入冬季,藥膳進補成了馬龍的特色。我剛到馬龍沒多久,一家農戶約我們吃附子,這是一種極苦、有毒的中藥原材,這些年馬龍家養的已經很多。當時,我們吃的是野生附子,更苦,藥性更大。主人把一鍋陳年火腿燉的附子端上桌,交代我們吃過附子一定不能喝涼水、吃水果、吃豆,也不能喝紅酒、啤酒,不過白酒是可以喝的,大口大口的白酒下去,加快附子的吸收,藥性會更好。這是馬龍人說的,是不是真的,我不知道,反正,我不敢試,每年吃附子中毒的例子也有很多。我在碗里挑來挑去,找了一顆小附子,可還是苦得我難以下咽,又不好意思吐出來,沒有辦法,只好硬生生囫圇吞下去。后來,附子慢慢多了起來,很多人家就在院子里種上一些,每年深紫色的花,妖妖嬈嬈一開,就到了吃附子的季節了。馬龍的很多館子,每年都會用雞肉、火腿燉附子,馬龍人就開始邀約外地的朋友來馬龍吃附子了。這些年,附子已經成了馬龍獨特的一道菜,和馬龍菌子一樣,吸引了許許多多的外地人。而我,已經愛上那種苦味,可以一口氣吃上一兩碗。馬龍人說,一年吃一兩頓附子,一年到頭都不會感冒。那些年,工資低,來了朋友,一般都是在家里做飯招待,我嫂子每年都會來我家吃附子;鹜、雞,太貴,我就買五花肉來煮。附子洗好,和五花肉一起放進高壓鍋煮一個小時左右,打個煳辣子蘸水,五花肉的油被附子吸走了,一點都不膩,苦香苦香的,很好吃,附子也不會苦得難以下咽。至于其他的,什么黃精、馬刺根、千針萬線草、紅參、西歸、黨參、臭參、小黑藥等等,就更是尋常菜,從秋末到深冬,常常成為馬龍人飯桌上的?。雞肉和羊肉,馬龍人也能做出新的味道。馬龍是一個農業縣,我又在民政局工作,下鄉就成了常態。鄉下的伙食很隨便,一般就是燉只雞,再用雞湯煮一鍋雜菜,白菜洋芋小瓜,一股腦往鍋里倒,打個煳辣子蘸水,吃得心滿意足。

        雞樅菌湯

        馬龍野生菌燉深溝雞

        青椒炒干巴菌

        青椒炒雞油菌

        雜菌酸湯

          羊肉也一樣,把羊肉砍小,在鍋里倒上些菜籽油,油辣鍋燙,幾塊姜、一把干辣椒丟進去,倒入羊肉,翻炒均勻后,加醬油鹽巴,再加上一大鍋水,就開始煮。鍋大沒有鍋蓋,將洗菜盆倒過來蓋上,慢慢用柴火燉,等到香味飄滿七里八鄉,就可以起鍋了。一盆一盆舀出來,放上薄荷、香菜,再撒上一把煳辣椒,那種香味,館子酒樓是做不出來的。每年宰豬,肉吃不完,除了腌制,馬龍人還會把肉切成一大坨一大坨,在油鍋里稍微走走油,放進土罐子里,用油封起來,開春以后炒蒜苗、蒜薹,一頓一塊肉,又方便又好吃。馬龍人還喜歡做姜肝、剁骨頭參。我第一次吃姜肝是在一個朋友家,她從后院菜地里拔了幾棵苦菜,直接用姜肝煮,我吃不慣,只覺得豬肝的腥氣太重。后來,在另一個朋友家,她用青辣椒炒過后,加水煮,出鍋的時候加一些蔥花,腥氣少了一些,吃起來還不錯。骨頭參不好剁,刀要好,手要有勁。對我來說,幾乎不可能,要把一塊塊排骨剁碎,實在是一件艱難的事。我嘗試過用腌骨頭參的佐料腌肉末,不行,沒有骨頭的香味,吃起來根本就是兩回事。同事看我實在沒辦法,就說,你買排骨回來,我幫你剁。同事說,可惜這段時間買不到橄欖,不然,在壇子底部放上一層橄欖,骨頭會慢慢消融,吃起來不硌嘴,味道更好。我從來沒有吃到過放橄欖的骨頭參,但是,他這句話一直深深刻在我腦海里,對骨頭參的喜愛也一直保持下來,每次去馬龍,朋友們都會點上一盤。

        燜鍋黑山羊

        羊肉湯泡燕麥漿粑粑

        蒸姜肝

        芹菜炒黃牛肝

        清湯深溝雞

        酸菜炒粘山藥豆腐

        墩子肉

        血辣子

        張安屯稻田魚

        蒸臘肉

          離開馬龍很多年了,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市的相互交融,馬龍的飲食已經逐漸走出馬龍,在外面也能吃到了?墒敲磕,我們還是會開著車,約著親朋好友,回幾趟馬龍,享用馬龍的種種美食。

        作者:崔玉松

        薦稿:中共馬龍區委宣傳部


        最新评论
       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
        电话直呼
        在线客服
        在线留言
        发送邮件
        企业位置
        联系我们:
        13887466711
        13518780782
        客戶經理
      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        還可輸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        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
        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