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noscript id="lbena"></noscript>
    <li id="lbena"><video id="lbena"></video></li>
  • <sup id="lbena"></sup>

        <ins id="lbena"><video id="lbena"><var id="lbena"></var></video></ins>

      1. <code id="lbena"></code>
        首頁 >> 爨文化 >>文化 >> 【文化視角】李少君|人詩互證與詩歌境界
        详细内容

        【文化視角】李少君|人詩互證與詩歌境界

        时间:2023-07-11 09:35:15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中國藝術報--爨網   阅读

        cbwj.jpg


        1676974956166020.jpg


        tlgg.gif


        rs.jpg

        媒體整合: 陸良其樂融融廣告有限公司

        廣告招租:138 8746 6711    135 1878 0782

        法律顧問:保會陽律師    云南法聞律師事務所

        免費咨詢:15108699922

          人詩互證,既是詩歌的源頭,也是詩歌未來的方向。

          人詩互證,就是抒情言志,就是情動于中形之于言。

          人詩互證,就是“我手寫我心”,“我手寫我口”,就是五四新詩革命強調的“活文學”。

          人詩互證,就是“觸景生情,有感而發”。景,就是場景,就是現場。寫詩,就是人在現場產生的情感,就是實情實景。沒有人之具體在場,就沒有詩。

          人詩互證,就是修辭立其誠。好的修辭,必須建立在“誠”的基礎之上。誠,真也,實也,就是朱熹說的“誠者,真實無妄之謂也”,就是海德格爾、巴迪歐的“存在之真”。寫詩,就是要呈現真正的自我,就是要展示活生生的靈魂和精神。

          詩歌批評強調“知人論世”,本質也是強調“人詩互證”。孟子說,“頌其詩,讀其書,不知其人可乎?是以論其世也,是尚友也”,這說的就是理解詩歌,必須了解作者及其所處時代背景、生存狀況,才能真正理解詩本身。

          陳寅恪提出“詩史互證”。詩,往往比歷史更真實。陳寅恪說,“中國詩雖短,卻包括時間、人事、地理三點”,他認為《唐史》里有許多“想當然”,錯誤甚多,時、地、人的關系混雜不清,難下結論。唐詩卻是清楚地談到時、地、人,談到人的感情、關系,融成一氣。故詩有史之意義。杜甫詩就被譽為“詩史”。

          人詩互證,卻也不能極端化。人詩互證,可以證明這樣的詩歌是成立的,這樣的詩人是真詩人。

          但大詩人還有更高的追求,就是對境界的追求。詩之高下,還需以境界為標準。王國維說,“有境界則自高格”。

          何謂境界?就是人之認識水平、心靈品位和精神層次。兩句詩可以理解何謂“境界”:“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”,說的是如何提高境界;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,說的是達到高境界時的感受、視野和情懷。

          境界的提升,需要時間的淘洗,需要生活的考驗,更需要不斷自我修養、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。詩成肉身,或許就是詩歌的最高境界了。

          屈原、陶淵明、李白、杜甫、王維、蘇東坡,都是人詩互證、詩成肉身的典范,其形象是其高境界的一種呈現,所以,我常說李白是道教的美學代言人,杜甫是儒家的美學代言人,王維是佛教和禪宗的美學代言人。蘇東坡,則是儒釋道融匯的典范。中國古典文明,至北宋達到一個頂峰,蘇東坡就是代表。

          現代新詩的突破和發展,寄望于美的開疆拓土,寄望于境界的不斷升華。

          在“GPT時代”,人詩互證更有著特別的意義,在AI也可以寫詩的時代,在AI修辭速度和能力甚至可能勝過人的時代,唯有人詩互證能證明真正的詩人和真正的詩歌了。

          曾有一段時間,人詩背離,言行分離,程頤稱:“若只是修飾言辭為心,只是為偽也”,“偽詩歌”的流行應該終結,是到了人詩對應、人詩互證的時候了。

          人和動物的區別是人會文字,文字可以描述、記錄和儲存人的情感、經驗、記憶和智慧,傳之后世,留存永久;人和AI的區別是人有情感,人本質上是情感的存在,情感是人之本質。在“GPT時代”,AI也會文字,語言是存在之家已經破滅。人是一個永遠的情動者,這才是人之意義所在。

          所以說,人詩對應、人詩互證是詩歌的未來。只有人詩對應、人詩互證能捍衛詩歌的尊嚴和詩人的尊嚴。

          曾經有人問我:為什么小說家、散文家稱之為“家”,而詩人稱之為“人”,在這里我可以回答了。人詩互證,既是古老的詩人之為人的意義,也是未來的詩人得以自立自證的標準和尺度。因為,詩人永遠是人,詩如其人。詩,一直最具個人性和獨特性,也證明人之個體性和獨特性。

          真正的詩,永遠只有真正的個人才能寫出來。在這個意義上,詩也是人類的目的和未來。

        來源:中國藝術報


        最新评论
       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
        电话直呼
        在线客服
        在线留言
        发送邮件
        企业位置
        联系我们:
        13887466711
        13518780782
        客戶經理
      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        還可輸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        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
        seo seo